白永平:从资阳起航,造机车走向世界

2010年,白永平带着造车的梦想,跨越千里,从甘肃的黄土高坡来到资阳。那一年,资阳的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跃,作为一名刚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白永平选择了这座拥有悠久造车传统的城市,扎根在这里,开始了自己与机车事业的不解之缘。如今,回望十多年的奋斗轨迹,他不仅在中国新能源机车的研发领域站稳了脚跟,更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中国机车产业的有力推手。

初心不改,踏实起步

白永平的资阳之路,起步并不容易。刚到资阳时,他加入了当时的南车资阳公司,开始了机车研发的职业生涯。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人,他被分配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参与设计中国首批出口发达国家的SDA1型机车。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白永平并没有退缩,反而在压力之下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与智慧。虽然只是负责辅助系统的研发,但在这场关乎国家工业荣誉的比赛中,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责任与担当。

 

那时候,白永平与团队一起,不仅要攻克技术难题,还要面对时间的压力。他清晰记得,机车发往澳大利亚的那一天,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无以言表。作为一名青年工程师,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他的内心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这不仅是职业生涯的一次成功,更是工业报国的第一次切身体会。

迎接挑战,悬挂式单轨列车项目

2016年,白永平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研发悬挂式单轨列车。这个项目的技术难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因为在国内,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和参考可以借鉴。对于这项从无到有的任务,白永平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硬骨头。作为四川省科技研发项目《悬挂式单轨列车研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他不仅要负责整个方案的论证和设计,还要亲自参与到复杂的调试和试验中。

 

那个时候,白永平的生活几乎完全被工作占据。特别是在妻子即将分娩的时刻,他依然忙于工作,直到任务交付的最后一刻,才匆忙赶回家中。他对家人的愧疚,无人能够体会,但作为一个工程师,他清楚地知道,每个项目的节点,对于整个团队乃至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无比执着,让他在艰难的项目进展中不断突破技术难关。

最终,在20185月,悬挂式单轨列车的样车成功通过了性能验证试验,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这一轨道交通制式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也为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白永平,这个从甘肃走来的青年,在资阳的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中国的技术传奇。

自我超越,走向国际

 

白永平的奋斗故事远远没有停留在悬挂式单轨列车的成功上。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在后续的工作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行业难题。无论是齿轨列车、混合动力机车,还是双燃料机车,他都全力以赴,参与了每一个项目的研发,推动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迈进。这些技术成果不仅让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特别是他所牵头研发的2000—5000马力干线机车平台,已经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无数国内外的客户对这些创新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轨道交通项目中,成为了中国机车装备在全球舞台上展示实力的重要名片。白永平深知,自己的每一项技术突破,背后都凝聚着整个团队的心血与付出,而这些成果正是国家强大制造业力量的有力证明。

资阳,白永平的第二故乡

 

资阳对我来说,就是家。白永平说道。在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白永平不仅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立足点,也收获了家庭的温暖和安定。尽管多年来,他在外地奔波工作,甚至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很多重要时刻,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为了国家的工业发展,都是为了将中国的制造业推向世界的巅峰。

如今,站在中车资阳机车公司那座座高楼大厦前,白永平的故事与这座城市的成长历史息息相关。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来到资阳,到如今成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佼佼者,白永平的奋斗历程正是资阳这座城市的缩影。这里,汇聚着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科技人才,也见证着一项又一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壮丽篇章。

白永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远不止于此。随着全球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他与团队将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力争为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而资阳这片工业沃土,也必将因这位新资阳人的奋斗故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03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