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哪吒汽车原CEO张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张勇在离职前办理了英国签证,并且目前身处英国。这一消息的曝光,无疑给已经处于危机中的哪吒汽车雪上加霜,也使得外界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更多质疑。
张勇自2024年年底卸任CEO后,转任公司顾问职务。张勇的行踪与公司目前面临的债务压力、销量下滑、工厂停产等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开始质疑,张勇是否在面临公司困境时选择了“脱责离场”。对于张勇是否真如外界所传,早已身在英国,封面新闻记者于4月14日向哪吒汽车内部管理层求证时,公司方面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尽管如此,管理层也坦承公司当前确实面临运作上的艰难局面。
同日,张勇通过社交平台更新了朋友圈,似乎回应了外界的诸多猜测。他表示:“感谢大家的关心,看到一些网络传言,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依旧为公司四处奔波,努力为公司融资。”不过,这一回应并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的质疑声,反而让人更加好奇,这一系列变化背后究竟藏匿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哪吒汽车自2014年成立以来,曾一度凭借低价高配策略和快速的市场布局,迅速崛起。随着竞争的加剧,哪吒的前景开始暗淡,张勇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反复的调整和决策。2018年张勇加入公司,主导了品牌的命名和市场策略,哪吒汽车迅速进入了新能源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哪吒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销量也开始走向平缓。
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的销量成为新势力车企的领头羊,估值一度达到250亿元。这一成绩却未能为公司带来持久的稳定。在2024年,哪吒汽车的销量骤降至6.45万辆,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元,技术创新的滞后以及内部管理的混乱,使得公司陷入了困境。
张勇曾多次进行战略调整,试图通过产品线的拓展、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等方式来挽回局面。这些调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危机。知情人士透露,张勇在2024年年初开始频繁出差,并在卸任前与高层进行了一些战略讨论。有分析认为,张勇的离职与公司高层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分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新能源政策变化上,张勇与其他高层的战略思路并未完全对接。
2024年12月,哪吒汽车宣布因“战略调整”张勇不再担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接任CEO,并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目标包括全球化扩张、2025年实现毛利率转正以及2026年实现盈利等。尽管方运舟提出了宏伟的改革目标,哪吒汽车的困境并未得到有效缓解。2025年初,哪吒汽车的国内销量仅为110辆,同比下降近98%。公司工厂停产,供应商和经销商纷纷维权,员工欠薪、车主售后问题不断,企业的运营状况令人堪忧。
面对这些困境,哪吒汽车的研发团队也陷入了动荡。据传,研发团队将在2025年初进行大规模解散。尽管公司法务部紧急发布声明澄清,称相关传言不实,但核心高管的相继离职却让公司研发体系几近崩溃。
张勇的投资版图同样备受关注。通过企查查APP显示,张勇名下涉及多家企业,其中多数位于江西,行业涵盖租赁和商务服务等领域。令人关注的是,张勇所关联的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也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该公司不仅涉及数起被执行人信息和股权冻结,而且执行金额已超过1.6亿元,财务状况堪忧。
与此哪吒汽车的全球化愿景也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公司在2025年3月举行了泰国经销商大会,宣称要积极推进海外业务,但其在国内销量归零、工厂停产的现实让这一愿景显得异常苍白。与此数十家供应商和300多家经销商纷纷前往公司总部讨债,部分甚至采取“打地铺”的方式进行抗议。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车主因车辆维修问题无门,陷入了“无车可用”的困境。
哪吒汽车的现状不禁让人对其未来充满了疑虑。为了应对这一系列危机,公司开始尝试债务重组与融资推进,原定于2025年3月完成的E轮融资,因风险过高而推迟至4月。如果融资能够成功,或许哪吒汽车能够暂时喘息,但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依然是摆在公司面前的巨大难题。
在哪吒汽车是否能够重回正轨,仍需时间的检验。张勇的离职以及公司当前的种种危机,已经让外界对这家曾经的“黑马”企业产生了更多疑虑,未来能否迎来新的曙光,还需进一步观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