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醇电时代 冠军升级”品鉴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标志着远程在西南市场的深度布局与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进一步突破。本次品鉴会不仅发布了远程冠军家族的新一代车型,还通过创新的服务与权益举措,为西南地区的商用车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环保、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这场活动的圆满落幕,宣告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正式进入“醇电时代”,为行业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升级,远程冠军家族焕新亮相
在品鉴会现场,远程隆重推出了星智H9M、星智H9E、星智F5E等多款全新或升级车型,覆盖醇氢与电动两大动力路线。此次产品升级以远程“智、优、全”理念为核心,全面提升了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电池效能以及用户体验,为商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发布的星智H9M与星智F5E更是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表现,成为本次品鉴会的亮点,极大满足了市场对于绿色运力解决方案的需求。
远程星智系列车型的亮点之一便是全系搭载了远程自主研发的智驾系统,这套系统具备AEB、FCW、LDW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能够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提供精准的预判和安全保障。借助这一系统,远程实现了商用车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智能驾驶标准。通过这些创新,远程的产品不仅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还能提升车辆的出勤率,为客户带来更高效的运营体验。
全新智驾系统:商用车智能化新时代
作为商用车市场智能化的标杆,远程智驾系统不仅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还注重提升驾驶员的操作便捷性和驾驶体验。系统中集成了智能感知、智能避险、智能守护等功能,能够精准识别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操作预判。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行车安全,也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出行效率。
早在2022年,远程便启动了基于智驾系统的科技降险项目,至今已实现了160万次主动干预与1.18亿次风险提示,成功将出险频度下降了20%,使得用户的风险得到有效规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的智驾生态将在今年下半年迎来全面升级,预计将实现L2至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
高效电池技术,远程绿色运力新标杆
除了智能驾驶系统,远程还在电池技术上做出了重要创新。本次品鉴会上,远程正式发布了133kWh大电量玄武电池,这款电池不仅在安全性、寿命以及高效能方面表现出色,还具备超强的智能管理能力。玄武电池为用户提供了最长10年或8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解决了用户对于电池寿命的疑虑。这款电池支持超快充电技术,用户只需充电15分钟,便可续航超过300公里,大大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极寒环境下,玄武电池的优异表现同样令人称赞,能够保证车辆在低温下正常充电,解决了冬季使用电动车的常见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远程极大提升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整体效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安全的电池使用体验。
绿色物流解决方案:星智H9M与F5E成行业佼佼者
在本次品鉴会上,星智H9M与星智F5E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两款新品。星智F5E尤其适用于3.7米至4米的小卡细分市场,凭借其出色的装载能力、续航动力和安全性,预计将成为行业中的新星。而作为远程醇氢电动平台的旗舰车型,星智H9M则在多场景物流需求中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短途配送,H9M均能够提供高效、节能、安全的综合运输解决方案。
星智H9M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续航能力和经济性。在满醇满电工况下,H9M的续航超过1000公里,每公里能耗成本比传统柴油车节省0.5到1元,能够在1年内实现回本,2年内节省出一辆车的费用,3年内节省更多,为客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购车权益与服务,推动市场加速渗透
远程除了推出全新产品,还特别为西南地区的用户准备了多重购车权益,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购车成本。通过推出低至99元/天的无忧试驾、至高5000元/台的油车置换礼、至高8000元/台的金融贴息礼等一系列优惠,远程希望能够快速打开西南市场,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远程还推出了“金熊猫”服务礼,包括免费车检、免费保养以及免费事故救援等一站式服务。通过这些举措,远程不仅在产品层面做出了创新,还在售后服务和购车权益上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远程的未来:引领绿色数智化转型
2025年对于远程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节点。随着“醇氢+电动”产品组合的持续优化,以及“拥车-用车-换车”全生命周期生态的完善,远程将推动商用车行业的绿色数智化转型。在远程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还要通过推广新能源商用车,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不断推广,绿色出行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通过此次品鉴会,远程不仅展示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推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醇电时代”的到来,远程将引领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潮流,推动物流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未来迈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