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新标准:提升安全保障,守护驾驶安全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发布,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该标准将在20267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次新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电动汽车电池行业安全要求的一次重要修订,也是行业应对安全隐患、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

回顾过去几年,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市场对电池安全的高度关注。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稳定性与乘员的生命安全。2020年版电动汽车电池标准发布后,虽然为行业安全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际使用中问题的不断暴露,已有的标准已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GB38031-2025新标准对多个关键安全项目进行了严格修订,以确保电动汽车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

新标准的一个重要改动是热扩散的要求。根据修订后的规定,电池在出现热扩散现象时,必须确保不起火、不爆炸,即便发生热失控,仍需通过报警信号通知驾驶员并确保烟气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这一改动较2020版标准更加严格,不仅提高了热事件的预警时间,更加强调了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防护措施。新的安全标准强化了电池在高温和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减少了火灾与爆炸的风险,进一步保护了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新标准对电池底部撞击的防护能力也作出了详细规定。电池在遭遇底部撞击时,容易受到破裂或泄漏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电池包和系统在受撞击后的要求也得到了明确:在底部受到外力撞击后,电池必须做到不泄漏、外壳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并且电池的绝缘电阻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这一新增项目针对性强,特别是对于电池在车辆发生碰撞或遭遇外部冲击时的安全性进行了有效保障。

 

针对快速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新标准特别增加了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新标准要求电池在经历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且必须确保不起火、不爆炸。这项要求的提出,是为了提高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对过热和高电流的适应能力,防止快充过程中的电池过热引发的安全事故。

总体来看,GB38031-2025新标准比2020年版标准在多个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新规定不仅加强了电池系统的综合安全性,也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尤其是在电池包、系统的抗撞击能力、快充后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电动汽车电池作为技术核心,其安全性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安全,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化、市场化的关键因素。此次新标准的发布,无疑是电动汽车产业迈向更高安全标准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安全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电池的安全标准将会不断更新与完善。GB38031-2025标准的出台,是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行业提供的一个重要规范,旨在保障消费者在使用电动汽车时的安全体验,同时促进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创新。随着标准的落实,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为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未来的绿色出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7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