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升级,固态电池和钠电池或迎来市场新机遇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以下简称新国标),并决定于202671日起实施。作为对2020年版标准的修订,新国标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更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对多个关键领域的更新与补充,这一新标准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在安全性上的进一步突破,也为未来的电池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新国标:强化电池安全性要求

新国标的出台,是国家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的新一轮严格要求。此次修订版标准由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多个电池企业和车企共同起草,涵盖了电池在多个应用场景下的安全表现。相比于2020版,新国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特别是在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

在热扩散方面,新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条件和方法,除了对外部加热和针刺的外,新增了内部加热的要求。根据新的要求,电池在遭遇热扩散时,必须能够避免起火和爆炸,同时烟雾不应对乘员产生危险。这样的设计,显然是要杜绝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隐患,提升电池的抗风险能力。

快充后安全性要求更加严格

快充后的电池安全性也成为了新国标关注的重点。随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普及,快充技术已成为提高电动车使用便利性的关键环节。而快充过程中电池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愈发引起行业重视。为此,新国标要求电池在经过300次快充循环后,必须能够通过外部短路,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性能。这样一项严格的技术要求,将进一步推动电池企业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的技术突破。

新国标对电池底部撞击后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说,电池在遭受撞击时,必须保持外壳完整,避免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等现象,同时还需满足电池绝缘电阻的相关要求。这个新要求的提出,无疑是在力求解决电池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外部碰撞引发的安全隐患。

零容忍时代的到来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新国标的出台标志着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一个零容忍的时代。过去,行业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电池在面对外部风险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这一安全要求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彻底结束了这一侥幸心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严格的技术基础。

从此,动力电池行业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尤其是在热失控、电池老化、物理损伤等方面的隐患将被严密监控。新国标的实施,不仅是对电池企业技术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全行业安全水平的集体提升。

固态电池与钠电池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严格要求,固态电池和钠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其具有天然的安全优势,能有效避免传统液态电池常见的起火和泄漏问题。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国内外车企已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并计划在2027年左右实现量产。固态电池的出现,将为电动汽车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续航能力,推动行业迈向新的技术高峰。

与此钠电池作为一种替代锂电池的新型技术,凭借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也在逐步获得市场的关注。钠电池的技术进展,尤其是在能源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提升,使其成为电动汽车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随着钠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低成本电池市场中的份额有望逐步增加,并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一种更加经济、安全的动力电池选择。

电动汽车产业未来的安全与创新

新国标的发布,无疑是对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从安全性提升的角度来看,新国标的实施将为电池企业带来更高的技术门槛,同时也为创新型电池技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将为未来的电动汽车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的动力解决方案。

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续航和充电速度的提升,更将涵盖更高层次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将更加完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也将显著提升。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仅具备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还将在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迎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动力电池行业将迎来更加严谨的技术标准,也为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8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