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产业发展中的安全挑战与行业倡议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汽车行业在推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技术、标准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加强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研)于2025414日在海口召开了极智长测测评技术研讨会,并联合40余家车企发布了五项行业倡议。这一举措旨在应对智能驾驶产业中所暴露出的安全隐患,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汽研通过与包括一汽、长安、比亚迪、赛力斯、丰田等多家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推广过程中,技术安全、产品宣传及驾驶员教育等方面的挑战逐渐显现,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给整个行业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在会上,西华大学的李平飞副教授分享了近年来L2级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他指出,中国L2级智能驾驶的市场渗透率呈现出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23.5%提升至2024年的55.7%,预计今年将达到65%。在这快速发展的背后,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愈加突出。通过对49起涉及L2级智能驾驶的事故分析,李平飞发现,超过一半的事故发生在高速公路上,而且大多数事故发生在道路的正常状态下,这表明系统本身的功能局限性以及驾驶员对系统的误用或滥用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汽研与会的40余家单位共同发布了五项行业倡议。这五项倡议聚焦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标准、驾驶员监控、评价机制、市场宣传以及数据共享等方面,力图通过统一标准和规范化管理来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用户信任。

 

关于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标准,中国汽研建议制定统一的最低安全要求。这些要求将涵盖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协同控制能力、人机交互的可靠性以及失效后的安全应对机制。通过这项措施,智能驾驶系统将能够在面对多变的交通环境时更加稳定、可靠。

倡议强调了驾驶员监控和提醒机制的重要性。建议所有L2级智能驾驶系统必须配备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以确保驾驶员在使用辅助功能时保持充分的警觉。为了避免驾驶员在长时间使用系统后出现分心或双手脱离方向盘的情况,倡议还提出了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这包括对驾驶员的不当行为进行警告,甚至在必要时自动采取停车措施,以保障行车安全。

倡议还提出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抵制任何夸大或误导性宣传。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依赖权威的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定期发布评测结果,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优缺点。为了避免市场上的虚假宣传,倡议特别指出,要杜绝完全解放双手等不符合实际的营销语言,并强调明确系统的局限性。

在推广智能驾驶技术的过程中,用户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倡议建议加强对消费者的培训,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避免因为过度期待而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风险。通过规范市场宣传和强化用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因误用或滥用系统导致的安全事故。

为了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进步,行业应建立一个共享的L2级系统运行数据库,定期收集并分享典型的危险与失效案例,推动产品的迭代更新。通过这样的数据共享,车企可以更好地优化算法,提高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当前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这些倡议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相关政策精神高度契合。这些政策要求各大车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准入、召回管理,并规范营销宣传行为,确保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正确认知。

为了检验这些倡议是否能有效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发展,中国汽研还推出了极智长测计划,这是国内首个标准化的高阶智驾辅助长测体系。该项目的路线跨越中国的多个复杂地形,旨在通过实地验证不同场景下智能驾驶系统的表现,确保技术能够满足各种复杂交通环境下的需求。

2025412日至13日的极智长测首次中,团队在海南岛东海岸设计了多种复杂的场景,如雨林弯道、乡镇道路以及城市复杂路况等,针对20款智能汽车进行了综合评测。结果将为消费者选择智能驾驶产品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挑选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安全可靠车型。

中国汽研的信息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周金应表示,智能驾驶技术从实验室用户应用,需要经过严苛的场景验证。通过科学、透明的测评体系,可以帮助智能驾驶系统从技术走向市场,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广泛信任。

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性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五项行业倡议的发布和极智长测的严格,中国汽研希望能够为智能驾驶的安全发展奠定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相信未来的智能驾驶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用车体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9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