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出台,如何保障未来出行的安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出行选择。根据公安部1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到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占到全国汽车总量的8.9%。其中,2024年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125万辆,占全年新注册车辆总量的41.83%。这一增长速度的背后,体现出人们对绿色出行理念的热情,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展,电池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隐患。近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起火的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让消费者的安全忧虑加剧,也让行业对电池安全的关注愈加迫切。

为应对这一安全风险,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修订版本(GB38031-2025),并计划于20267月正式实施。该修订版本相较于2020年版,新增了多个安全项目,并首次明确提出了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性要求。该修订版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此举无疑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隐患提供了新的方向。

01

 

电池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起火事件频发

在电动汽车成为消费者主流选择的与之相关的电池安全问题也不断暴露。近年来,电池自燃事件屡见不鲜。2019年,特斯拉和蔚来ES8分别在上海和西安发生了起火事故。2021年,广州和美国休斯顿的特斯拉也因事故起火,导致严重人员伤亡。2023年,贵州六盘水的一家充电站也发生了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20253月,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造成3人死亡。

这些事故揭示了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22年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显示:22.67%的车辆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16%的车辆在行驶时自燃,38.67%的车辆在静止停车时发生自燃,9.33%的自燃是因碰撞引起的。对于车主和公众来说,电池自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的分析,尽管电动汽车起火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燃油车,但电动汽车的起火一旦发生,由于电池的特殊性质,处理难度大,复燃率高,这使得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电池的热失控问题,成为了电池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

 

02

史上最严安全令”——新的标准为何如此严格?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池安全问题,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修订版本,显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这一新规的发布,表明了国家对电池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且进一步加强了电池的安全管理措施。

修订版的核心包括:热扩散的强化、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修订版本首次明确要求电池在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必须不起火、不爆炸,并且仍需提供报警信号。这一要求的出台,标志着电池安全的标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来说,修订版对热扩散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细化,方法从原来的外部加热、针刺,增加了内部加热的方式。这意味着电池在遭遇各种极端环境下,其安全性能将得到全面的考察。

 

新规要求对电池进行底部撞击,以验证电池在遭受外部撞击时的安全性。此举旨在增强电池的防护能力,确保电池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快充循环后安全则针对电池在长时间快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专门,确保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发生自燃或爆炸。

03

新标准的发布,带来更高研发成本和新机遇

 

尽管新规在提升电池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业内专家也指出,这一新的安全标准可能会引发研发成本的上涨。根据蜂巢能源科技董事长杨红新透露,许多头部企业已经提前着手技术攻关,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按照新标准进行研发,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满足新规的技术储备。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新规带来的成本上升并不会太大,但对于一些二线企业而言,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无疑会增加其生产成本。

据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分析,二线电池厂的改造成本可能会达到5亿元以上,这将导致一些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新的安全标准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标准的提升,检测认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相关市场将达到千亿级规模。保险行业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满足新规的车辆可能会享受更低的保险费用,而电池终身质保条款或将排除热失控的免责条款。

04

 

提升安全性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尽管新的安全标准的出台为电池安全提供了更为严格的保障,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依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电池技术、电池管理系统、车辆设计等多个方面。除了电池本身的热失控技术,汽车制造商还需要在车辆的碰撞安全设计上做出更多努力,以减少在碰撞事故中的风险。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和电池材料的研发,也将是未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关键。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升,依赖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通过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市场,而企业则要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大投入。与此消费者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关注电池的使用规范,以确保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但同样离不开安全的保障。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出行将更加安全、绿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9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