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枣庄的一片贫瘠土地上,王洪军的一生,像极了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不言不语却始终守着一方土地。从1999年当选村支书到2024年因病去世,他把25年的人生光阴都交给了邵楼村。他没有华丽的履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和点点滴滴的改变。正是这种沉默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托起了一个村庄的希望与尊严。
2003年,是王洪军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全村人的命运开始改变的时刻。那一年他发现自己右腿隐隐作痛,走路也不如从前利索了。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建议他住院治疗。但他摇了摇头,“村里刚刚启动改水工程,我要是不在,工地会乱套。”就这样,王洪军拖着一条越来越不听使唤的腿,坚持跑前跑后,跑到工地、跑到镇里、跑到村民家里做动员,最后终于把全村的自来水通上了。他的病也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几年后逐渐发展成骨癌。
村民们常说:“王支书有股傻劲儿,谁劝都不听。”的确,他很多时候都在做别人觉得不值得、不划算的事。比如整修村路,他不请外包,不走形式,而是亲自带着村民干活,一砖一石地铺设。夏天晒得满脸通红,冬天手都冻裂了,他也从没喊过一句苦。有一次,有人悄悄问他:“你图个啥?”他笑着说:“我图村里人以后不用再踩着泥巴路出门。”就是这份简单得近乎固执的初心,让邵楼村从一个人心涣散的后进村,变成了现在人心齐、面貌新的先进村。
王洪军并不是什么能言善辩的人,他话不多,讲话时总爱低头搓搓手,但他的行动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比如那年暴雨成灾,邵楼村地势低洼,眼看水要漫到村民家中。他第一时间冲到河边,赤着脚拿着锄头带人挖渠引水,一直干到凌晨才回家。结果因为雨水和寒气侵蚀,他的腿更严重了。可他一句没提自己的痛,只反复叮嘱村干部:“一定要去看看孤寡老人,别让他们一个人待着。”
他的家人其实一直反对他太拼命,尤其是妻子,常常心疼得偷偷流泪。但她知道,拦不住的。这么多年,王洪军几乎没陪孩子去过一次家长会,也没和妻子好好吃过几顿饭。有人说他把全副精力都给了村里,却亏欠了自己的家。他听了只是沉默一笑,然后说:“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可我还要顾这几百号人。”
2023年,王洪军的病情急转直下,他不得不住院化疗。但即便在病床上,他还惦记着村里。村干部来看他,他让人从床头柜里拿出一张手写的纸条,上面写着十几件村务安排。他交代得特别细,连哪家的危房改造材料要到了、哪户还没补办医保手续都记得一清二楚。“你们别让我白躺着。”这是他常说的话。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不是闲不住,而是放不下。
2024年4月,当王洪军走完他的一生,全村人都自发披麻戴孝送他最后一程。那天,天灰蒙蒙的,像极了他一生奔波的脚印。在他家门口,一个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哽咽着说:“他是个好人,走了我们就像没了主心骨。”
王洪军从没给自己立碑树传,他说过:“我干这些不是为了留名,是为了让我们村子站得住。”可事实是,他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了一块碑。那是一块不写字、不镌刻的碑,却深深刻在了所有邵楼村人心里。
这样的人,这样的支书,这样的一生,是沉重的、是坚实的,也是无比温暖的。他用尽所有力气,为村庄撑起一片天,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是一部最真实、最动人的农村史诗。我们不会忘记他,就像土地不会忘记阳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