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因其鲜明的个性和直言不讳的风格,早已在业内外积累了广泛关注。在2025年5月7日的一场直播中,他再次针对汽车行业的某一热门设计提出了严厉批评,这一次,矛头直指近年来被频繁应用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魏建军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认为这一设计不仅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悖,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他来说,安全与实用性才是汽车设计的真正核心,而非单纯的“科技感”或外观美学。
在这场直播中,魏建军提出了隐藏式门把手的多个弊端,最先指出的是它对安全性的威胁。魏建军直言,虽然这种设计能够使汽车外观更简洁流畅,但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无法提供基本的功能保障。他强调,在发生碰撞或电量耗尽的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有可能无法正常弹开,这就会严重影响乘客的逃生速度,甚至可能妨碍外部救援。魏建军举例道,2024年山西运城发生的一起追尾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未能及时弹出,造成了无法快速开门的问题,这一事件已经引发了公众对该设计安全性的广泛质疑。对于魏建军而言,门把手作为一个与车主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功能部件,其设计必须具备在紧急情况下保证顺畅开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外观的简洁。
魏建军还提到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所谓“减风阻”功能。车企往往以此作为宣传亮点,声称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升续航里程。经过实际,结果却让人失望。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只能降低风阻系数0.003Cd,带来的续航增加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5公里左右。面对这种微弱的效果,魏建军质疑,这样的设计到底值不值得为此增加重量、提升成本,还要承担维修费用和其他隐性损失。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真的需要为了这几公里的续航而接受这样的“鸡肋”设计?他指出,车企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种设计,思考它对消费者日常使用体验的实际影响,而不是被市场营销的噱头所迷惑。
魏建军的批评,实际上反映出他对汽车行业现状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在当前的汽车设计中,许多企业过于追求外观、科技感和创新元素,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用户需求。魏建军强调,汽车设计应当回归到最基本的原则——实用和安全。他毫不讳言地表示:“车门把手不是艺术品,它是救命通道!”这种观点,虽然显得有些“固守传统”,但却直击了目前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度关注外观和未来感,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魏建军看来,汽车设计的目标应该是以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而非仅仅为了吸引眼球。无论是门把手、车灯,还是其他任何一个细节部件,车企都应将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与此魏建军还提到,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车企为了标新立异,频频推出一些看似新颖的设计,但实际上,这些设计可能并不能真正提升车辆的性能,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和隐患。他呼吁行业回归理性思考,真正把车主的实际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跟风。
这一观点,事实上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共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意识到,盲目追求创新而忽视基础功能,往往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例如,宝骏云海和五菱星光S等车型已经开始回归传统的门把手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避免了过多的花哨设计带来的隐患。而一些高端品牌如问界M8,则推出了半隐藏式门把手,在保留美观的加入了机械解锁功能,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这样的设计,既符合魏建军对汽车设计的理念,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魏建军的批评不仅仅局限于隐藏式门把手,他对整个汽车行业的盲目跟风现象提出了严肃的反思。从增程式技术的低效,到浮夸发布会的表演,再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魏建军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工程师思维,坚信真正的创新应当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为了短期的市场热度。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是花哨的设计和高科技概念,而应是以消费者的安全和使用体验为出发点,不断推动产品的本质创新。
魏建军的批评也揭示了当前汽车行业标准和监管的滞后。在我国,碰撞标准要求车辆发生事故后,车门应自动解锁,但由于各家车企的设计差异,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在关键时刻无法正常打开,导致救援延误。业内人士呼吁,相关法规应当更加严谨地规范车企的设计,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不受影响。
魏建军的“不妥协”,不仅是对隐藏式门把手的批评,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盲目追求表面创新的警示。在当前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魏建军所坚守的“务实”理念显得格外珍贵。无论汽车技术如何进步,消费者最关心的始终是驾驶中的安全与便捷。真正的创新,永远不会以牺牲这些最基本需求为代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