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锋汽车饰件(深圳)有限公司的SA3汽车内饰产品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能座舱产业园正式投产。作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整车制造的重要配套项目,这一投产不仅对延锋汽车本身意义重大,更对深汕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据了解,SA3内饰产品的投产将直接供应给位于同一区域的小漠街道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这一“门对门”的供应模式,极大缩短了供应链的物流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与周转时间,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这样的布局,显著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充分体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产业链协同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智能座舱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为4.08万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达到9.13万平方米,由深汕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延锋汽车提出的技术需求与生产要求,精心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该产业园的位置与整车厂相邻,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供应链的整合更加高效,有效降低了物流、仓储及运营管理的成本,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延锋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精心规划的产业布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特别是“量身定做,拎包入驻”的厂房建设模式,解决了企业在快速落地过程中土地和空间的问题,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智能座舱产业园与整车厂的近距离布局,不仅增强了双方的合作效率,还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的协同能力。
智能座舱产业园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村企合作”模式的又一重要成果。自2023年首个村企合作项目启动以来,深汕已推动多个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包括蛟湖产业园、智控底盘产业园等,这些项目为深汕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村企合作模式,深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还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智能座舱产业园的投产,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化的一大步。随着延锋汽车与比亚迪的深度合作,深汕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更加完善,生产效率和产业协同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还为未来更多高科技产业项目的落地提供了经验和模板。
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延锋汽车的智能座舱产业园,再到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的顺利建设,深汕地区正在通过高效的产业协同、完善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深汕区领导和企业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未来这一模式也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