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行业再次陷入了一场持续的价格战。随着特斯拉宣布对旗下Model 3和Model Y降价,比亚迪紧随其后,发布了“电比油低”的宣传海报,并推出了秦PLUS荣耀版车型,售价直降至7.98万元。五菱、长安、哪吒等自主品牌纷纷跟进,合资品牌也不得不加入降价行列,价格战悄然打响。不到一年,价格战再度爆发,且形式更加激烈。
比亚迪的举措无疑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今年5月23日,比亚迪宣布旗下王朝网、海洋网的22款车型进行限时“补贴价”或“一口价”销售。某款车型的降幅甚至超过5万元,降价幅度相当于原售价的三分之一。各大车企迅速响应,吉利、奇瑞、零跑等品牌一周内共推出超过70款降价车型。
从数据上看,尽管汽车产销呈现增长态势,但中国汽车行业的盈利水平却持续下滑。在这种背景下,车企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利润被市场份额所取代,价格战成为了各大企业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沈进军的观点提供了深刻的反思。他并不完全否定价格战,反而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但他强调,在这场看似热烈的竞争中,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却被忽视了。
价格战与市场供需的失衡
沈进军表示,价格战本质上并没有错,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竞争手段。消费者在买方市场中拥有更多选择和议价权,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提升销量。过去,由于供不应求,车企能加价销售,而如今供需关系逆转,降价成为企业消化库存、争夺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
但沈进军同样指出,价格竞争必须在合法和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如果企业采取低于成本价的销售策略,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那就属于不正当竞争,这需要监管部门介入处理。他强调,不能简单地把价格战与内卷、恶性竞争等混为一谈,价格战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不正当的市场行为发生。
显规则缺失:行业发展的瓶颈
除了对价格战本身的看法,沈进军更为关注的是汽车行业在竞争中的根本问题:规则的不健全。沈进军强调,行业之所以充满混乱与不公,恰恰是因为缺乏透明、明确的行业规则。他提出“显规则”这一概念,认为行业需要一套所有参与者都能够遵守的公开透明的规则,而不是由个别利益集团操控的“潜规则”。
他认为,当前的行业乱象,诸如经销商与厂商之间的矛盾、产能过剩、过度依赖刚性排产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规则的不明确。他呼吁行业应当借助当前价格战带来的关注度,抓住时机建立起更加清晰、可执行的行业规范。行业组织应当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推动公平竞争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经销商困境与转型的紧迫性
沈进军进一步指出,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依然是行业的痛点之一。尽管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许多传统经销商依然在与厂家之间的合作中面临极大压力。他表示,经销商最不满的两大问题是厂商压库和进销倒挂。虽然整体库存水平有所下降,但一些车型仍然因销量不佳而滞销,导致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更为严重的是,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经销商往往需要根据指导价进货,但实际销售价格却低于此价格,造成了进销倒挂的现象。与此厂商的返利和补贴结算周期不一,部分经销商甚至需要等待三到六个月才能收到款项,这加剧了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沈进军认为,传统经销商的转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新能源车经销商普遍采取了多种经营模式,如佣金服务和销售高毛利产品等,使得它们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获得更好的盈利表现。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平衡
尽管沈进军强调,政府的监管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价格战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然而他更看重行业自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行业组织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建立一套透明、公正的自律规则。沈进军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动的经销商退出机制为例,表明行业自律能够有效减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帮助企业和经销商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他指出,行业组织的职责不仅仅是发声,更要实质性地推动规则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建立合理的行业公约,行业内部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运作,避免潜规则的滋生。
向前看,行业的未来
沈进军的观点提醒我们,价格战背后隐含的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降价与竞争,而是行业规则的不完善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不公平竞争。在行业应当通过加强自律和推动规则建设,减少潜规则,促进公平竞争。这既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呼吁,也是对每一个车企和经销商的深刻反思。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行业的转型不仅是可能的,更是迫在眉睫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