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2级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超50%,智能汽车赛道迎来全球竞逐新格局

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宣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数据:中国L2级辅助驾驶技术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使我国在全球智能汽车领域中位居领先地位。这一成就意味着,在我国每售出的两辆新车中,就有至少一辆配备了这一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标志着中国在智能化汽车技术应用上的加速突破。

除了L2级辅助驾驶技术外,泊车辅助驾驶等智能技术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攀升,尤其在中高端车型中,其渗透率已超过20%。张永伟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电动化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而如今,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让中国汽车行业逐步站上了全球智能化竞争的前沿。张永伟特别强调,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机械硬件,而是逐步向智能化和AI技术基础转型,跨界融合已成为推动生态重构的核心力量。

张永伟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两阶段战略目标。从2025年到2030年,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将加速普及,推动市场用户群体的扩大,同时加强智能驾驶文化的培养。2030年及其后两三年,中国将迎来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转变,并加快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张永伟特别指出,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节奏,率先实现L3及以上技术应用的企业将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导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业内专家也认识到,在L4/L5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战。清华大学王建强教授提到,当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在升级至L4/L5阶段时面临不小的瓶颈,尤其是数据驱动方法中黑箱决策的问题,他强调,智能汽车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性。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已成为业内共识,要实现安全的技术跃升,必需通过类脑认知架构来进一步提升决策的透明度与安全性,减少驾驶过程中的不可预见风险。

 

从商业化的角度看,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周时莹提出,尽管L2及以下的辅助驾驶技术已广泛应用,但要突破L4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车企在保障安全性的还需兼顾成本控制。他指出,如何在保证技术的安全性和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研发和生产的成本,将是车企在未来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

与此智能化技术的出海之路比电动化更加复杂,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等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智能汽车企业面前的难题。尽管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通过反向输出的方式正在影响全球市场,但在这一进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全球市场对智能汽车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企业只有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赢得全球市场份额。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华为、Momenta等科技企业与整车厂的深度合作,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多技术变革与多产业融合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打破技术壁垒、保障技术安全性、确保合规性,将是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突破的关键。专家们一致认为,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链的整合与合作,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战略眼光将直接决定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L2级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的突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但未来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技术和市场挑战。如何进一步突破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瓶颈,如何实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平稳过渡,将成为未来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能否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在技术创新、跨界合作和国际化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确保中国在全球智能汽车赛道上的长期竞争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76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