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增程式电动车(EREV)正逐渐成为主流车企的新战场。曾经,这项技术仅仅是中国新势力车企突破电动化瓶颈的一条捷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开始积极布局增程技术。福特、别克、大众、宝马等全球知名车企纷纷将增程系统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增程技术已成为他们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合资品牌的增程战略布局
近来,福特和别克等国际车企相继发布了搭载增程技术的新车型,显示出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反应与深度布局。江铃福特推出的烈马新能源,不仅搭载了1.5L汽油增程器,还配备了43.7kWh电池,增程版的WLTC纯电续航达175公里,综合续航则高达1220公里。该车的智能化配置更是亮点,配备了激光雷达和超过30个传感器,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达到L2+级别。这款车的发布,不仅标志着福特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也显示出其对于增程技术的高度重视。
别克至境L7则将增程技术与豪华定位结合,搭载1.5T发动机和40.2kWh电池组,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续航能力表现出色。该车的智能化功能也十分丰富,包括全场景自动驾驶、无图城区NOA等,达到了L2++级别。别克显然将其视为与蔚来ET7、享界S9等高端电动车竞争的利器,计划以30万元的售价与这些豪华品牌正面较量。
宝马、大众等品牌也在积极布局增程技术。宝马已经决定重启增程系统的研发,预计将在即将推出的第六代X5中率先应用。大众则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其首款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纯电续航达350公里,同时配备EA211 1.5T EVO II增程器,预计将在未来的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观望到行动:合资品牌的转型之路
合资品牌在增程技术上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车品牌早在十年前便开始了增程技术的研发,然而由于当时对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预判失误,增程技术一度被认为是“过渡性技术”。宝马曾推出i3 REx,搭载了一台0.65L双缸发动机,但其综合续航只能达到300公里,未能持续投入研发。
奔驰也曾过增程器技术,但由于成本较高,最终未能实现量产。尽管如此,合资品牌并非技术上存在明显劣势,而是战略上的谨慎。毕竟,全球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市场,更多地侧重于纯电动路线。合资品牌在增程技术上的布局相对滞后,直到中国市场的增程技术爆发,才真正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随着中国增程市场的快速增长,理想ONE、问界M7等车型的成功,为合资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信号,促使他们加速技术落地。2024年,增程技术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中国市场的销量猛增,增程车型的市场渗透率达到5%,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突破了4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自主品牌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先机
尽管合资品牌正在加速增程技术的布局,但自主品牌凭借先发优势,早已在这一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理想汽车、问界等品牌凭借出色的增程技术以及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理想ONE以30万元的售价提供了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这种“不依赖超大容量电池组”的设计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市场对于续航和充电便利性的需求,成为了市场的畅销车型。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价格与性价比上的竞争。马自达推出的增程车型EZ-6,因定价过高且性价比不足,导致销量迟滞,直到降价才勉强有所起色。这一教训对合资品牌来说尤为深刻,证明了在这个市场,单纯依靠品牌溢价和传统优势是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增程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与创新的较量。自主品牌凭借灵活的研发策略与本土化优势,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持续优化智能化技术和用车体验。问界通过持续优化智驾系统,形成了技术、体验、数据和升级的闭环,凭借强大的用户数据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增程系统的快速迭代。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体验的融合将成为他们突破增程市场的关键。从宝马、别克等品牌的战略布局来看,增程技术不再仅仅是续航的保障,它逐渐成为提升豪华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资品牌必须深度整合全球技术积淀和本土市场需求,才能真正与自主品牌在增程技术领域正面竞争。
合资品牌的未来:能否突破局限?
尽管合资品牌在增程技术的布局上有所进展,但面对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他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定价到技术创新,合资品牌亟需加快步伐,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合资品牌能否真正突破,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在差异化场景创新和智能化体验上找到新的增长点。
例如,豪华品牌的增程车型可以通过创新的场景化功能,重新定义豪华内涵,突破传统的“燃油车替代品”界限。宝马、现代等品牌若能充分结合全球技术积淀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有望在增程技术领域占得一席之地。这场竞争注定是残酷的,只有不断创新并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未来的增程技术博弈中脱颖而出。
增程技术已不再是中国市场的独角戏,它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技术的进步,合资品牌能否快速适应并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将决定其在增程市场中的成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