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能源电车,车主最关心的莫过于安全与续航问题。除了续航焦虑,仪表盘上的各类警示灯同样关键,其中动力电池故障指示灯和低荷电状态警告灯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两盏灯。很多车主不清楚它们的区别,也不知道灯亮时该如何应对,有的甚至选择驾驶或充电,这样做风险极大。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提醒大家,正确识别和处理这两类警示灯,是保障行车安全和延长电池寿命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了解的是动力电池故障指示灯,这盏灯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核心部件健康。通常它以电池形状出现,有些车型会加上感叹号,或者显示“故障”字样。不同车企图标略有差异,车主应参考使用手册确认含义。一旦亮起,意味着车辆检测到动力电池系统异常,可能涉及电池内部损伤、电压或温度异常,甚至是系统通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盏灯不会无缘无故亮,它背后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动力电池故障灯亮起的原因主要包括几种情况。电池包进水是常见原因,比如遇到暴雨或涉水路段,水分渗入电池包可能触发系统报警。车辆长时间停放,电池过放也是触发原因之一,这会造成电压过低。曾经的碰撞或磕碰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损伤,而使用不合规充电桩或电源波动同样可能触发警示灯。即便车辆还能行驶,这只是系统尚未强制保护,如果驾驶,风险会进一步加大,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损坏或安全事故。
遇到动力电池故障指示灯亮起,车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第一步是停车,应尽快寻找安全地点停靠,避免高速行驶或爬坡,也不要充电。第二步是查看中控屏幕或配套APP,确认是否有电压、温度等异常提示,了解具体故障情况。第三步是联系售后或救援服务,如果电池出现过热等严重情况,可寻求紧急处理。同时切记,不要自行拆卸电池或进行浸水检查,以免触电或引发火灾。专家总结了一句便于记忆的口诀:“一亮灯,二停车,三别充,四别慌,五联系”,提醒车主在紧急情况下从容应对。
另一盏需要注意的灯是低荷电状态警告灯,也称电荷指示灯。在国家标准《GB/T 30038-2013》中,它被正式命名为Low State of Charge Warning Lamp,作用类似燃油车的油量报警灯。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阈值时,它会亮起,提醒驾驶人尽快充电。不同车型的阈值略有差异,例如剩余电量低于15%、10%或5%,或者可行驶里程低于30公里、20公里时亮灯,目的是提前提示车主续航紧张,避免车辆因电量耗尽而中途瘫痪。
低荷电状态警告灯亮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是电池电量不足,这时车辆会提醒车主尽快充电。第二是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下降,尤其在寒冷冬季,即使电量尚可,车辆也可能认为可用电量不足,从而亮灯提示。第三是长时间未充电或深度放电,例如车辆长期停放几个月,电池自然放电严重,也会触发警示灯。相比动力电池故障灯,低荷电状态灯更多是续航提醒,而不是电池本身损坏。
当低荷电状态警告灯亮起时,车主需要冷静处理。应立即规划行驶路线,尽快寻找附近充电桩,避免进入高速、山区或隧道等缺乏充电条件的区域。应采取节能驾驶措施,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关闭空调、座椅加热等高能耗设备,并启用节能模式(如有)。如果附近没有充电桩可达,还应及时联系救援,切勿心存侥幸行驶,以免电量耗尽导致车辆直接瘫痪或发生安全事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低荷电状态警告灯与动力电池故障指示灯是不同的。前者提醒电量不足,后者提示电池系统异常。如果车主看到红色或黄色电池图标,同时伴随“故障”或温度提示,则说明电池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立即停车并联系专业处理。新能源车主应学会正确识别和应对不同警示灯,这不仅能保障行车安全,还能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用车体验。
总体来说,动力电池故障指示灯和低荷电状态警告灯分别代表了安全与续航的核心问题。前者涉及电池健康,亮灯时必须立即停车并寻求专业处理;后者提醒电量不足,需要及时充电并采取节能措施。正确识别和处理这两类灯,是新能源车主日常驾驶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也是保障自身和他人出行安全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操作,车主才能在突发情况下从容应对,确保安全行车,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