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车主在“油车还是电车”的选择上陷入了纠结。河北货车司机老周就是典型代表,他的柴油货车才开三年,之前一直担心政策会强制淘汰燃油车,让车辆快速贬值。8 月 20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稳定燃油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释放三大信号,这不仅给燃油车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更有方向。老周盯着手机上的政策新闻,心里终于踏实了:燃油车不用匆忙抛售,也能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规划购车。政策释放的信号,其实是在为燃油车行业提供稳定预期,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理性的购车参考。
购置税优惠的延长,让燃油车的购车成本明显降低,这对多数家庭和个人购车者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河南车主小吴原本打算年底再买一辆 CR-V,但听说购置税减半能省下 1.5 万元后,立刻决定提前下单。工信部明确表示,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购买排量 2.0L 及以下燃油车仍可享受购置税减半优惠,最高减免额度保持 1.5 万元。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前,2025 年 1-7 月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 5%,而进入 8 月第一周,主流燃油车品牌订单环比增长 12%,其中本田、丰田等 2.0L 车型占比超过 60%。部分省份还有叠加地方补贴,例如山东、湖北等地购买燃油车可额外获得 3000-8000 元置换补贴。像老周这样,如果明年换辆 2.0T 皮卡,通过购置税减半和置换补贴叠加,实际可节省超过 2 万元,比换电车更划算。
排放政策优化,让老燃油车不用“提前退休”,为车主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周期。广东物流车队老板陈哥之前担心,国六 b 排放标准实施后,他的柴油货车可能被淘汰。此次政策明确,国六 b 排放标准过渡期延长至 2026 年 6 月,同时允许 2023 年前生产的国五燃油车通过技术改造达标后使用,无需强制报废。中物联调研显示,国内约 300 万辆运营中的柴油货车中,60% 为国五车型,如果强制淘汰,物流企业每辆车平均要额外支出 20 万元购买新车,而技术改造仅需 1.2-1.8 万元,成本下降约 90%。陈哥的车队有 15 辆国五货车,改造后每年还能省 3 万元油费,优化后的发动机油耗下降 8%。对于家用燃油车车主,北京、上海等地也放宽了老燃油车年检标准,将 6-10 年的燃油车由每年一检改为每两年一检,减少了车主频繁奔波检测站的麻烦。
第三,技术升级支持让燃油车在节油和耐用性上获得明显提升。江苏车主李姐试驾丰田亚洲龙 2.5L 混动版时,发现百公里油耗仅 5.2L,比她 2019 年的老款油车降低约 15%,体验非常惊喜。这得益于工信部对燃油车技术升级的鼓励,推动车企研发高效发动机和混动系统。数据显示,国内燃油车平均热效率已从 2020 年的 38% 提升至 45%,部分车型甚至超过 48%。第三方平台显示,搭载最新混动技术的燃油车,如本田 CR-V 锐・混动、大众途观 L 插混(燃油模式),百公里油耗普遍在 5-6L,相比老款节省 2-3L,每年按 1.5 万公里算,可省油费约 1200-1800 元。这类燃油车的保值率高于纯电动车,三年车龄的亚洲龙混动版保值率达到 65%,而同价位纯电车仅 45%,经济性和实用性兼备,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性的购车选择。
在购车决策上,工信部政策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参考。长途高频用户如老周,跑货运、跨城运输,油车加油五分钟便可续航 500 公里,而电车高速充电至少需一小时,耽误一天可能少赚几百元;北方低温用户,如东北车主王先生,冬天零下 20 度时,电车续航从 600 公里掉到 300 公里,而油车虽然油耗上涨 10%,但续航稳定,不受天气影响;预算有限、短期用车的年轻人,如刚工作的 95 后小张,花 8 万买二手丰田卡罗拉,三年使用后还能卖 5 万元,比电车少亏 2 万,维修方便,小毛病自己能解决。对于有家庭充电条件、城市通勤且计划长期使用的用户,电车依然是不错选择,但关键是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盲目跟风。
从行业角度看,工信部力挺燃油车的核心并不是让它“躺平”,而是推动其技术升级和合理发展。在“双碳目标”下,通过高效发动机、混动技术降低油耗,同时通过政策优化保留燃油车存量,是燃油车理性发展的体现。目前在长途运输、低温环境和商用场景中,燃油车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两三年,燃油车将呈现“高端化+混动化”趋势,高端车型更多采用 48V 轻混和 HEV 混动系统,入门车型依靠性价比守住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正是“油电两开花”的时期,无需被单一政策影响,依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最适合的车型,才是最明智的购车策略。
总的来看,工信部的政策明确了燃油车在购置税、排放和技术升级方面的多重利好,为车主使用燃油车提供了保障,也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更理性。购置税减半、排放政策优化、技术升级支持三大信号,让燃油车在长途高频、低温环境及预算有限的用户群体中仍具备较高性价比和使用便利。未来市场将呈现油电并行态势,消费者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理性选择车辆,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体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8828.html